夏某,35岁,阴囊坠胀疼痛半年余,伴尿急,尿后余淋,腹股沟及会阴部作胀,无腰酸腹痛。晨起口干,纳差,大便调,舌红苔黄腻,脉滑。
查体:睾丸整体性增大,触之有波动感,睾丸不能触及,透光试验时阳性。
在外院多次查阴囊B超提示:双侧睾丸鞘膜积液。曾使用抗生素及其他中成药治疗效果不佳。
辨证为湿热阻滞,水湿内停。治以清热利湿,利尿消肿。方药:蒲公英20g,陈葫芦20g,泽兰泻各10g,桂枝10g,车前子包10g,马鞭草20g,冬葵子10g,猫爪草20g,猪茯苓各10g,生苡仁20g,棱莪术各10g,留行子20g,苍白术各10g,滑石包10g,石韦10g,台乌药10g。14剂,水煎服。
再诊:患者阴囊体积明显缩小,尿急、尿余淋症状消失,纳食好转,会阴胀痛不显,舌红苔薄黄,脉略滑。原方去乌药,加厚朴10g,继予14剂,阴囊肿胀消失,余症亦善。B超复查未见鞘膜积液,睾丸、附睾未见异常声像图。前方续服1周巩固。随访6个月,未见复发。
睾丸鞘膜积液有原发、继发两种。原发者无明显原因,病程缓慢,可能与慢性炎症和创伤有关,积液为淡黄色清亮液,为渗出液;继发者者继发于急性睾丸炎、急性附睾炎、创伤、丝虫病、血吸虫病等,积液多浑浊,甚至呈血性、脓性或乳糜性。现代医学对睾丸鞘膜积液的治疗多采用局部穿刺、药物注射等保守疗法或外科手术,但复发率高,且有发热、药物过敏、局部红肿等并发症。
中医学将睾丸鞘膜积液归于“水疝”范畴。本病病变在阴囊,与肝、脾、肾等脏有关。《儒门世亲》记载“水疝其状,肾囊肿痛,阴汗时出,或囊肿而状如水晶,……宜以逐水之剂下之”,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,并提出了“逐水”的治疗原则。本病属原发性鞘膜积液,乃后天失调,湿热内生,循肝脉下注,浸淫阴囊而成。
公英葫芦茶系广东名老中医黄耀桑教授治疗尿潴留之验方,后经男科大家徐福松教授和金保方教授发扬光大,用于治疗前列腺炎,良性前列腺增生症,以及睾丸鞘膜积液及输卵管积水,效果显著。因药源之故,将葫芦茶改为陈葫芦,同样疗效显著。
该方利水渗湿,功效颇强。其中蒲公英味苦、甘、寒,归肝胃经,功能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利湿通淋。陈葫芦味甘、平,归肺肾经,味淡气薄,专利水道而消肿,并可利湿。蒲公英和陈葫芦合用,能够利水除湿消肿。两者相合,有相须之妙,中正平和无耗气伤阴之弊。故以此二者为君药。冬葵子、车前子、泽泻、石韦、生苡仁、马鞭草、猪茯苓助君药利水渗湿通淋.为臣药;留行子、三棱、莪术、泽兰叶活血逐瘀通络,因“血不利则为水”,故治血则利水。本方妙在一系列寒凉中药中加用桂枝、乌药,去性存用,增强全方温通利湿的功效。诸药合用,共奏清热利湿、活血通络之功效。临床治疗不明原因的睾丸鞘膜积液,或睾丸水肿反复发作者,屡试不爽。